同样错失绝杀,胡明轩和张镇麟为何获得不同的待遇?其中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们背后的不同背景和选择。
首先,大家是否曾在胡明轩的三分投篮未中之后,感到遗憾与可惜?大多数人可能有这样的情绪,但很少有人会责怪他,甚至几乎没有声音指责胡明轩的决定。这个情境或许会让人想起亚运会的另一幕——那时,同样是中国男篮落后1分,同样是绝杀未果,胡明轩却赢得了教练、队友、媒体乃至球迷的高度认可,反观张镇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评,甚至连他曾与之并肩作战的队友们,也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对那次进攻表达异议。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呢?我认为,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首先,最后一攻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与澳大利亚的对决中,比赛仅剩3.9秒,郭士强明确指示执行三分战术,这是他在执教辽宁队时屡屡奏效的战术。当胡明轩接球后,他冷静地摆脱防守者,获得了一个空位的三分机会。这一选择显然符合战术安排,而且胡明轩此前的表现也极为出色,6投5中,澳大利亚队甚至派出两名球员来限制他的出手。考虑到比赛时间所剩无几,胡明轩选择了最擅长的撤步三分,完全符合他的技术特点。尽管这球未中,但绝大多数媒体和球迷认为,这次投篮机会是符合战术要求的,且胡明轩本场贡献了全队最高的26分——正是他的表现让中国男篮在最后一刻还有机会争取胜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胡明轩的26分,中国男篮根本没有机会创造那个绝杀时刻。
展开剩余62%在这次投篮未中后,郭士强立即笑着上前安慰胡明轩,队友们也纷纷表示支持。国内的舆论普遍给予了“虽败犹荣”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男篮已经完成了目标,胡明轩的26分使得他在球迷心中早已赢得了尊重。
与之相对的是张镇麟在亚运会上的最后一投。比赛剩下6.7秒,中国男篮本有时间进行最后一次进攻,张镇麟也成功摆脱了防守者,胡金秋在内线为他创造了有利位置,张镇麟完全可以选择突破内线,即使不能进球,也有很大机会制造犯规。然而,在全场比赛仅有9投2中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一个中距离的出手,这一选择显然不够合理。而更为关键的是,张镇麟投篮后仍有接近4秒的时间,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犯规,也没有拼抢,而是抱头懊悔,这使得中国男篮失去了逆转的机会。张镇麟的这一决策和行为无疑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焦点。
第二点,则在于球迷对于两支中国男篮的期待不同。亚运会时,中国男篮刚刚经历了世界杯的惨败,球迷们期望他们在亚运会上能有一场翻身仗,尤其是在面对缺少主力的菲律宾队时。尽管上半场中国男篮一度取得大幅领先,但最终却意外失利。球迷的失望情绪便集中在了张镇麟身上,所有的责难几乎都指向了他错失的那一投。
而本届亚洲杯,由于多名主力缺席,几乎所有人对中国男篮都不抱期待,甚至不少球迷还在等待这支队伍的“笑话”。即便小组赛连续取得大胜,外界依然对这支球队评价较低,认为胜利的背后是对手实力的弱小。特别是在半决赛与新西兰的比赛之前,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男篮的晋级之路即将止步,但他们却一再创造惊喜。面对排名第七的澳大利亚男篮,虽然最终未能获胜,但中国男篮拼到了最后一秒,这一结果显然超出了球迷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尽管亚运会时的中国男篮纸面实力更强,但本届亚洲杯却得到了更高的评价,原因无疑是郭士强的到来。郭士强的选人、用人和临场指挥让这支中国男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他带领的队伍团结一心,展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让中国男篮在与澳大利亚的较量中,展现了非凡的实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胡明轩和张镇麟的不同待遇,实际上也反映了球迷心态的变化以及对球队不同的期待值。而无论如何,正是这支年轻的中国男篮,在郭士强的带领下,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赢得了比胜利更珍贵的尊重。
发布于:福建省众和配资-配资网站免费-上海配资网-网上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