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近日气温骤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除了流感等常见病原体外,一些儿童中招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叶医探”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徽省儿童医院获悉,该院成功救治一名因感染RSV导致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近7月龄婴儿。专家提醒,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快,切莫因症状轻微而忽视。
初期症状不明显,险些延误治疗
据了解,该患儿为足月剖宫产儿,无基础疾病。最初仅表现为偶尔咳嗽、流涕、鼻塞,因为既没有发热的表现,精神状态也尚可,家长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想到数日后症状逐渐加重,虽经社区医院就诊,但未能阻止病情进展。
发病第七天,患儿出现高热、喘息,前往该院呼吸科就诊时,门诊建议住院治疗,但家长选择回家口服药物。到了第九天情况进一步加重,出现轻度“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于是再次前往医院。胸部X线显示肺炎征象,遂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收治入院,后续检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入院后,医疗团队为患儿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护理(休息、通风、补水、防感染)、对症处理(退热、吸痰)以及关键的雾化吸入治疗(抗炎、平喘)。经过5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显著缓解,肺部体征基本消失,食欲和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于住院第6天康复出院。一周后复查,患儿已完全康复,身体状况良好。
加强个人防护,警惕重症信号
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尚无批准使用的RSV预防性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感染最为重要的手段。在RSV流行季节,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应减少参与室内聚集性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除此外,日常还要做到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良好习惯。
专家进一步提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病毒传染性强,家庭成员感冒症状也可能成为感染源。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期常见病毒,年龄越小,感染后症状可能越重。多数患儿通过对症护理可自愈,但需警惕重症信号(如精神差、呼吸急促、拒食等),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 通讯员 陈思
编辑 汪艳
众和配资-配资网站免费-上海配资网-网上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