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发了篇长文,说巡演要告别了。很多人看完眼眶都湿了。
他在文里写,腿脚已经不行了。去年巴黎那场,弹钢琴的时候还要跳,膝盖当场就疼得厉害。第二天早上想下床,疼得根本动不了。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2004年开演唱会的时候,他唱《我的地盘》又跳又蹦,一口气下来脸都不红。现在不一样了,身体真的扛不住了。
有粉丝特意去翻以前的演出视频,发现这四年时间里,他耳朵里的监听器音量越调越大。以前穿那种带铆钉的皮衣,现在改穿宽松的中国风长袍。看提词器也成了大问题,他自己说就像在翻字典,得使劲看才能认清楚。这些细节摆在一起,大家才明白他这些年有多辛苦。
身体的变化骗不了人。膝盖疼是真的疼,眼睛花是真的花。他在台上还得保持最好的状态,唱歌跳舞一样不能少。观众花钱买票来看,他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这么撑了四年,真不容易。
告别巡演不等于退出乐坛。他在文里说得很清楚,以后要把时间放在培养新人上。他开的公司去年签了个12岁的小鼓手,现在已经能在台上打《逆鳞》的鼓点了。这孩子才12岁,就敢站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表演,可见功底不一般。
他还透露了个消息。《最伟大的作品》有续集了,他打算做成音乐电影。剧本已经写了三遍,看样子是认真在做这件事。这就是他接下来要忙的方向,不是站在舞台上唱歌,而是在幕后做更多事情。
最让老粉丝感动的是那个奖学金。他决定把嘉年华演唱会的收入拿出一成,专门资助那些搞音乐的年轻人。就像他当年一样,为了做音乐睡在录音室里。现在他有能力了,就想帮帮这些追梦的孩子。这个"范特西音乐奖学金"一设立,不知道能帮到多少人。
巡演这四年,发生了不少意外。墨尔本那场,他唱《以父之名》忘词了。当时他脑子一转,把话筒对准观众。没想到全场观众一起唱,声音比原版还震撼。这个失误反而成了经典画面。
东京站也出过状况。弹《夜曲》的时候琴弦突然断了,他也没慌,直接用口哨吹完了间奏部分。这段口哨版的《夜曲》后来在网上传疯了,大家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现场魅力。断弦算什么,照样能把歌完整呈现出来。
这些插曲他都写进了告别长文里。看着看着就觉得特别真实,不像那些精心包装的演出宣传,就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有失误,有补救,有惊喜,这才是真正的现场。
这场巡演办了四年,去过很多城市。每个地方的观众反应都不一样,每场演出都有不同的记忆。他在台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听着大家一起唱他的歌,这种感觉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
44岁的他在文里写"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这话听着挺文绉绉的,但意思很明白。不是不唱歌了,是换个方式继续做音乐。台前的事情少了,幕后的事情多了。
他在《晴天》里唱过"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那时候的歌迷还年轻,现在也都长大了。大家一起听着他的歌长大,从《简单爱》听到《稻香》,从不懂事的小孩变成了要养家糊口的大人。
他也从那个在台上蹦蹦跳跳的年轻人,变成了需要照顾膝盖的中年人。这就是时间,谁也逃不掉。但音乐还在,那些旋律还会一直流传下去。
现在他更喜欢在家教女儿弹《听妈妈的话》。他说这比开演唱会还有成就感。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弹琴,这种开心是舞台上感受不到的。人到了不同的年纪,在意的东西也会变。
演唱会总有结束的一天。灯光熄灭,观众散场,场地清空,一切归于平静。这很正常,没有哪场表演能永远持续下去。就像人生一样,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粉丝们也在长大。以前有时间就去看演唱会,现在要上班要带孩子,能抽出时间去一趟已经很不容易。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可能永远追着偶像跑。
他的告别文里没有太多煽情的话,就是把这些年的事情写出来。腿疼了,眼花了,想做点别的事情了。就这么简单直接,不绕弯子。这样反而让人觉得真诚,比那些华丽的辞藻管用多了。
音乐不会停。他以后还会出新歌,还会做新专辑,只是不会再满世界跑着开演唱会了。对于歌迷来说,能听到新歌就已经很好。毕竟真正喜欢的是他的音乐,不是一定要看到他在台上的样子。
这次告别来得突然,但也在意料之中。这几年他的身体状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只是没人愿意说破。现在他自己说出来了,反而让人松了口气。与其硬撑着把身体搞坏,不如体面地停下来。
这场嘉年华结束了,但生活的嘉年华才刚开始。每天认真工作,好好吃饭,陪陪家人,这些平淡的日子其实就是最好的舞台。不需要灯光,不需要掌声,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众和配资-配资网站免费-上海配资网-网上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