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娃娃落地,头抱是福”,很多家长觉得 “踩生” 就是选个 “有福气” 的人先抱娃,图个吉利。
但其实啊,这事儿远不止 “讨彩头” 那么简单,第一个抱他的人也大有讲究,可不是随便选选就行的。“踩生” 的人到底该咋选,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只有这3种家人,才能第一个抱娃,其实满满的都是对宝宝最实在的保护。
一、有“经验”的家人新生儿的脆弱程度,远比咱们想象中要高得多。
那小胳膊小腿小脖子,软得连自己的脑袋都撑不住,脊柱也像刚冒芽的小“嫩枝”,稍微用力不对就可能受伤。
昨天刷到个视频,一位新手爸爸,宝宝才两个月大,他觉得自己 “力气大”,接娃从婴儿床出来时,居然单手去抱:一只手夹着宝宝的腰,另一只手还想去够旁边的纸尿裤,结果刚走两步,宝宝突然往后一仰,小脑袋晃得像拨浪鼓,幸好妈妈眼疾手快扶住了,不然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剩余75%后来那爸爸在评论区道歉,说 “以为抱娃很简单,没想到这么难”。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新手爸妈总容易犯 “想当然” 的错,觉得 “不就是抱个孩子吗”,可柔弱的宝宝哪经得起这么 “折腾”?要是长期用错姿势,比如没托住头就让娃晃来晃去,轻则导致颈部肌肉劳损,严重的还可能影响脊柱发育。
其实只要提前学两招,就能很快掌握正确抱姿:
一只手稳稳托住宝宝的小屁股,另一只手轻轻护住他的后颈和后背,让宝宝的小身体紧紧贴着自己的胸膛,就像裹在温暖的小被子里一样。
这样不仅能保护宝宝不受伤,还能让宝宝通过家人的心跳声找到安全感。
所以说,“有经验” 不是要求你是 “带娃老手”,而是要心里有 “敬畏心”,知道怎么护着宝宝的小身子骨。
二、身体 “过关”的家人刚出生的宝宝娇嫩可爱的,谁不想早点抱抱、亲亲?但抱娃的家人,身体 一定要“过关”,健康这事儿,真的不能 “心软”。
宝宝的皮肤比宣纸还薄,手上沾点病菌,摸一下宝宝的脸颊、小手,就可能让宝宝 “中招”;
要是家里有人得了水痘、麻疹这种传染病,哪怕是 “快好了”,也得离宝宝远远的;
这些病毒对大人来说可能 “不算大事”,但对新生儿来说,就是 “致命威胁”。
还有些家人,可能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这些毛病,平时看着 “好好的”,但要是处于发作期,咳嗽、打喷嚏的时候,飞沫里的病菌也会飘到宝宝身边。
这时候真不是 “不近人情”,而是要给宝宝筑起 “第一道健康防线”。等身体彻底好了,再好好抱宝宝、陪宝宝玩,这样既不耽误亲近,也能让宝宝平平安安的,多好啊。
三、情绪要“稳定”的家人宝宝的 “情绪感知力” 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太多了。
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但能通过大人的心跳速度、手的温度、语气的起伏来判断 “现在安全不安全”。
如果抱着他的人情绪紧张、生气或者难过,心跳会变快,手会不自觉地僵硬,语气也会带着 “火气”,宝宝就会像 “小雷达” 一样捕捉到这些信号,然后用哭闹来表达 “我害怕”“我不舒服”。
大人的坏情绪就像 “小尾巴”一样,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到宝宝。所以说,抱娃的家人,情绪一定要“稳定”。
抱宝宝之前,不妨先 “调整一下自己”:
要是刚跟人吵过架,先深呼吸几分钟,让心情平复下来;
要是工作压力大、特别焦虑,也别急着抱宝宝,先跟家人聊聊天,放松一下。
毕竟宝宝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感受到的 “外界温度”,应该是平和的、温暖的,而不是紧张的、压抑的。 这份 “情绪安全感”,会影响宝宝以后对世界的认知,让他更勇敢、更开朗。
辣妈语录:
说到底,“踩生”并不是迷信,而是家人对宝宝的 “第一次用心守护”。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用最细心、最谨慎的选择,给他们一份 “稳稳的幸福”。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明白:“爱孩子” 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落在实处。就从 “选对第一个抱他的人” 开始,用每一份用心,陪宝宝慢慢长大。
毕竟对宝宝来说,最好的 “福气”,就是家人的守护,你说对吗?
发布于:天津市众和配资-配资网站免费-上海配资网-网上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